吳新榮1939年9月18日日記
-
此為吳新榮寫於1939年9月18日日記,將自王烏硈處聽聞佳里駐地公醫處犯當局,恐被撤換一事轉述給徐清吉、叔父吳丙丁、父親吳萱草等人;(9/17)昨晚赴臺南處理事情後,與友人吃飯。 日記中提到駐地公醫一事,日本殖民初期為有效宣傳衛生觀念,建立「公醫制度」,利用公費派赴醫生前往各處宣傳、診治病患,其作業範圍與目標包括治療天花、鼠疫、瘧疾及其他一些風土病,還擴及鴉片成癮之戒除等等,起初公醫大多來自日本本土,後來總督府為節省開銷,改在地醫科班畢業學生擔任駐地公醫。 又,1922年,中央將公醫之任免權交由地方政府處理,因鑒於不少公醫自行開業有一定收入,所以便將公醫改為無給職,當然,擔任公醫雖成為無給職,但如同一些頭銜般,可以藉著公醫的機會提升社會地位,擴展各界人脈,所以不少醫師行有餘力仍會自願接下公醫這份職務,但也如同吳新榮先前日記所描寫,「公醫制度」的確造成不少醫生被剝削,因服務群眾廣大,施打疫苗時須隨時配合政令,無償付出時間與精力,並非人人承擔的起。
- 【基本資訊】
- 典藏編號
CD00006_0141
- 日期
1939-09-18
- 主題知識架構
醫生醫事
- 相關人
王烏硈、徐清吉、吳丙丁、吳萱草、黃百祿、郭水潭、黃奇珍
- 關鍵字
鹽分地帶
- 資料取得來源
吳新榮家屬
- 參考資料
臺灣醫療衛生事業的推手—公醫、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con.php?no=219
- 【其他資訊】
- 資料類型
日記
- 歷史分期
日治
- 提供者
吳新榮家屬
- 撰寫者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權利註記】
- 圖片權利註記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 描述權利註記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