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榮1942年1月17日日記
-
此係吳新榮寫於1942年1月17日之日記。吳新榮記述該日早晨自臺南回到佳里;患者甚少,擔心無法繳納數張納稅通知單;傍晚參加佳里懇談會,決議改組為「奉公壯年團」;吳新榮為長女的小學校入學問題,於該會議中與庶務課長、督學陪坐至結束,以表敬意。 日記中提及的奉公壯年團為日本進入戰爭階段、推展皇民化時期的產物。於1941年4月由臺灣總督府響應日本大政翼贊會的新體制運動,而成立皇民奉公會,欲改造臺灣人成為真正的帝國臣民。皇民奉公會除各州廳、郡市、街庄下轄的奉公組織外,外圍團體部分則以年齡、職業、職業別進行組織的構成。如吳新榮所參加的奉公壯年團、奉公醫師團等團體。 此外,由於日治時期的初等教育採用臺灣人念公學校、日本人念小學校之分流較育模式。從適用之法規、教科書、修習科目皆有所不同。1922年後,在臺灣教育令的修改下,若臺籍子女欲入學小學校,原則上需精通日語,抑或家庭為上層階級的仕紳、富豪、醫師等背景。因此,吳新榮為讓長女朱里能進入以日本人為主、一切制度比照日本母國的小學校就讀,除了原先即與地方政府相交甚好外,今日更以實際行動來表示入學的意願。可見吳新榮對於子女教育的重視。
- 【基本資訊】
- 典藏編號
CD00009_0010
- 日期
1942-01-17
- 主題知識架構
閱讀撰述、醫生醫事、公共事務、時局與社會變遷、家庭生活
- 相關人
吳朱里、綾部慎平
- 關鍵字
納稅、奉公壯年團、佳里懇談會、信用組合
- 資料取得來源
吳新榮家屬
- 參考資料
許毓凌,〈日治時期小學校台灣兒童的跨文化經驗〉,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許佩賢,〈初等教育〉,《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809,擷取日期:2020年3月20日。
- 【其他資訊】
- 資料類型
日記
- 歷史分期
日治
- 提供者
吳新榮家屬
- 撰寫者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權利註記】
- 圖片權利註記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 描述權利註記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