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j0300991947

吳新榮1947年7月17日補記7月11日日記

  •   此係吳新榮寫於1947年7月17日補記7月11日日記。吳新榮本日上午抵達臺北後,先至胞弟吳壽坤東門住處休息;下午至臺灣文化協進會拜訪友人游彌堅、金關丈夫等人;之後拜訪陳漢平等人,並與之商議父親吳萱草與自己的事情;晚間與王金長夫婦至國際戲院看電影《鐵骨冰心》。   吳新榮自1947年7月6日整理完3月至6月間,因受二二八事件影響而逃亡與入獄期間的書信後,於隔日展開旅行至今,主要目的為解救正因涉入陳梧桐案,遭判刑入獄至今的父親吳萱草,亦即本日提及的「父親之事」。   日記中提及的臺灣文化協進會,於1946年6月在臺北中山堂成立,成員涵蓋從中國來臺與臺灣本地的文化界菁英,如本日提及的游彌堅、許乃昌等人,為戰後第一波追求文化新生的團體,宗旨為「聯合熱心文化教育之同志及團體,協助政府宣揚三民主義,傳播民主思想,改造台灣文化,推行國語、國文」,機關雜誌為《臺灣文化》,亦曾舉辦畫展、音樂會等活動,而吳新榮、呂赫若、王白淵等日治時期活躍文人亦曾投稿於《臺灣文化》,可從中窺見吳新榮的文化參與,以及戰後初期文化界的發展脈絡。


  • 【基本資訊】
  • 典藏編號

    CD00014_0050_05

  • 日期

    1947-07-17

  • 主題知識架構

    藝文活動、時局與社會變遷、休閒生活

  • 相關人

    吳壽坤、游彌堅、許乃昌、王白淵、顏水龍、藍蔭鼎、金關丈夫、陳漢平、王金長、吳萱草、吳禪

  • 關鍵字

    臺灣文化協進會、國際戲院、《鐵骨冰心》

  • 資料取得來源

    吳新榮家屬

  • 參考資料

    許雪姬、薛化元、張淑雅等撰文,《臺灣歷史辭典》(臺北:文建會,2004)。、黃美娥,〈戰後臺灣文學典範的建構與挑戰:從魯迅到于右任—兼論新╱舊文學地位的消長〉,《臺灣史研究》22:4(2015.12),頁123-166。


  • 【其他資訊】
  • 資料類型

    日記

  • 歷史分期

    戰後

  • 提供者

    吳新榮家屬

  • 撰寫者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權利註記】
  • 圖片權利註記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 描述權利註記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