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j0301071947 whj0301081947

吳新榮1947年7月26日補記7月25日日記

  •   此係吳新榮寫於1947年7月26日補記7月25日日記。吳新榮本日上午拜訪胞弟吳壽坤、吳全誠;中午與吳全誠午餐,餐後一同至國際戲院欣賞電影《阿里巴巴四十大盜》(或譯《阿利巴巴四十大盜》,英文名:Ali Baba and the Forty Thieves),之後又一同拜訪郭水潭。   吳新榮此時正為解救因涉入陳梧桐案,遭判刑入獄至今的父親吳萱草,從1947年7月21日再次展開旅行,並於本日晚間返回佳里。   從吳新榮日記中,經常可見其與親友一同至戲院看電影,可從中窺見當時臺灣電影業的發展與發達。戰後初期,雖社會紛亂與通貨膨脹嚴重,但臺灣電影業依然興盛。當時,規模較大、設備較佳的戲院皆為電影院,但亦有演歌仔戲、或布袋戲或放映電影的混合戲院。1946年底,包含混合戲院在內,臺灣地區登記的電影院共有149家,僅次於中國上海市與江蘇省之眾,而前述提及的國際戲院為當時臺北地區知名戲院,常見吳新榮停留臺北期間至此消費,如1947年7月11日與王金長夫婦至此觀賞《鐵骨冰心》。


  • 【基本資訊】
  • 典藏編號

    CD00014_0052_05

  • 日期

    1947-07-26

  • 主題知識架構

    時局與社會變遷、休閒生活

  • 相關人

    吳壽坤、吳全誠、郭水潭、秀鑾、陳培初、陳阿素

  • 關鍵字

    國際戲院、《阿里巴巴四十大盜》、《阿利巴巴四十大盜》、Ali Baba and the Forty Thieves

  • 資料取得來源

    吳新榮家屬

  • 參考資料

    葉龍彥,《光復初期台灣電影史》(臺北: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1995)。


  • 【其他資訊】
  • 資料類型

    日記

  • 歷史分期

    戰後

  • 提供者

    吳新榮家屬

  • 撰寫者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權利註記】
  • 圖片權利註記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 描述權利註記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