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榮1948年1月25日補記1月24日日記
-
此係吳新榮寫於1948年1月25日補記1月24日之日記。吳新榮當日早上先去衛生處領藥,下午去探望弟弟吳壽坤,之後再與吳却到延平路一帶散步,先去看電影,然後再去山水亭拜訪王井泉。 吳新榮於1948年1月20日至24因有事北上,處理完公務後其他時間多去拜訪友人或去看電影。當日吳新榮與吳却在大稻埕(今台北萬華)附近散步。大稻埕的地名源自曬穀場,在清代開港通商後有外國商人陸續來到此地設置洋行進行茶葉、樟腦貿易,因此成為重要的貿易港口,但之後因為淡水河淤積逐漸失去港口的功能,導致船隻停泊不易而逐漸失去貿易港的地位。雖然因為淤積問題導致大稻埕失去港口的重要性,但繁榮的街區並未因此沒落,此地因匯集許多優秀的人才,成為台灣現代化的思潮的匯集地,例如推動民族文化自覺的台灣文化協會等,又如知名的畫家郭雪湖等人。吳新榮在本篇日記提到的「山水亭」更有「大稻埕的梁山泊」之稱,是當時台灣文化人的聚會場所之一,吳新榮亦在此地結識金關丈夫、池田敏雄及張文環等人,他認為山水亭是一個「文化中心」,匯聚了許多文化人,並催生許多文學雜誌,如《台灣文學》、《民俗台灣》等。
- 【基本資訊】
- 典藏編號
CD00015_0010_05
- 日期
1948-01-25
- 主題知識架構
休閒生活、醫生醫事
- 相關人
吳新榮、吳壽坤、王井泉、黃有財、吳却
- 關鍵字
山水亭、第一戲院、出水芙蓉
- 資料取得來源
吳新榮家屬
- 參考資料
大稻埕,http://www.1314itaiwan.com/history/history.html?i=1,擷取日期2020.09.15。、吳新榮,《震瀛隨想錄》(台南:琑琅山房,1966)。
- 【其他資訊】
- 資料類型
日記
- 歷史分期
戰後
- 提供者
吳新榮家屬
- 撰寫者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權利註記】
- 圖片權利註記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 描述權利註記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