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j0300331951 whj0300341951 whj0300351951

吳新榮1951年3月29日日記

  • 此為吳新榮寫於1951年3月29日的日記。昨日是黃振聲次子的婚禮,男女兩方的介紹人分別是吳新榮和鄭國湞;今日吳新榮的族親吳斛家中亦有喜事,吳新榮出席當伴郎。工作上,為了與衛生所抗衡,吳新榮想以完備取勝,故著手整理藥局、清點藥品。 吳新榮日記中所提到的衛生所應是「佳里衛生所」,其成立於1950年2月27日,如日記所述隸屬於鎮公所,並非獨立機構。當時的衛生所與社區居民關係較緊密,會主動關心民眾、提供服務,與私人藥局的業務有所重疊,或許這就是令吳新榮擔心的主因。衛生所是最基礎的鄉鎮公共衛生組織,1947年,因為第一任省衛生處處長嚴春輝在其任內致力於增設基層衛生機構,再加上1949年後,美援基金投入衛生所的籌建,使台灣各地的衛生所數量大增,從1945年的30間至1960年已增加到360間。1950年代,因為美援的輸入,對台灣的公共衛生政策、公立醫院建設、醫學專業人才培育......等等都產生了莫大的影響。日治時期,台灣的現代醫學多承繼於日本、德國的技術、系統,而至戰後由於政治權力的轉變,台灣的醫學也轉向以美國為學習的對象。


  • 【基本資訊】
  • 典藏編號

    CD00018_0012

  • 日期

    1951-03-29

  • 主題知識架構

    家庭生活、醫生醫事

  • 相關人

    黃振聲、黃金龍、吳斛

  • 關鍵字

    西港

  • 資料取得來源

    吳新榮家屬

  • 參考資料

    1.張瓊蓉,〈衛生所與社區疏離關係的歷史發展分析〉(2008),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2.郭文華,〈如何看待美援下的衛生?一個歷史書寫的反省與展望〉,《臺灣史研究》第十七卷第一期,頁 175-210,2010,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其他資訊】
  • 資料類型

    日記

  • 歷史分期

    戰後

  • 提供者

    吳新榮家屬

  • 撰寫者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權利註記】
  • 圖片權利註記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 描述權利註記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