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j0300791956

吳新榮1956年7月2日日記補記6月17日日記

  •   此係吳新榮寫於1956年7月2日補記6月17日之日記。吳新榮與石暘睢、莊松林等人去麻豆水堀頭採訪,並考察黃文楷家、關帝廟等地方,有重要的發現。   吳新榮自1950年代起開始投入台南文史調查工作,1952年台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後受聘為委員兼編纂組組長,開始著手編寫《臺南縣志》;1953年《南瀛文獻》創刊,吳新榮出任主編一職,持續投入台南的文史調查工作當中,並開啟調查西拉雅族文化之先河,至1967年臨終前一共完成《臺南縣志》10卷共13冊及《南瀛文獻》數冊,為臺南文史調查奠定深厚基礎。本篇日記提到他與石暘睢等人去麻豆進行關於水堀頭發掘事件的文獻調查,除了去當地廟宇進行考察外,亦聯繫到當時倡議興建橋梁的吳仕光後人,進行詳細的田野調查。   日記中提到的水堀頭,位於今臺南市麻豆區,該地區於17世紀時曾為倒風內海的海汊港,當時麻豆是台灣重要的砂糖產地,而水堀頭的海汊港是砂糖重要的出口港,康熙五十六年編撰完成的《諸羅縣誌》亦曾記載:「麻豆港、海汊,商船到此載糖、菁貨物」。然由於倒風內海淤積之故,現已看不出港口,僅留存部分的碼頭遺跡以及乾隆20年所立之「水堀頭橋碑」乙座記錄「水堀頭橋」的興建始末。而吳新榮等人調查的水堀頭發掘事件則發生於1956年,在農曆4月26日(西曆6月4日)時南鯤鯓廟的五王爺要回祖家麻豆受人膜拜,在行前乩童指示曰:「北堀頭橋下原來為『龍喉穴』,現此處有許多汙穢,動工清掃後五王就會回來建基。」信徒按照神明指示挖掘後挖出12個大石車,消息傳開以後來現場觀看者絡繹不絕,更讓人對於此處是「龍喉穴」而深信不疑。至於被挖出的石車,當地盛傳是清代為防「龍喉穴」出皇帝,特地埋下36個石車,以隱含36天罡之數破壞風水。本篇日記中吳新榮與石暘睢等人到當地進行田野調查,經查證後他們認為被挖掘出的石車應為早期的治水工程的一種,並非鄉野所傳未破壞風水而埋藏之。   另關於本篇日記提到之北堀頭相關研究後續發表於《南瀛文獻》第四卷上期。


  • 【基本資訊】
  • 典藏編號

    CD00022_0020_01

  • 日期

    1956-07-02

  • 主題知識架構

    文史調查

  • 相關人

    吳新榮、石暘睢、莊松林、賴建銘、許丙丁、江家錦、連景初、黃文楷、吳仕光

  • 關鍵字

    水堀頭、關帝廟、齋堂、尪祖廟

  • 資料取得來源

    吳新榮家屬

  • 參考資料

    柳書琴主編,《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9)。、〈開發水堀頭 壞了龍喉穴?〉,《自由時報電子報》(2008.06.01),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215949,擷取日期2020.11.03。


  • 【其他資訊】
  • 資料類型

    日記

  • 歷史分期

    戰後

  • 提供者

    吳新榮家屬

  • 撰寫者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權利註記】
  • 圖片權利註記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 描述權利註記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