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榮1962年2月19日補記18日日記
-
此係吳新榮寫於1962年2月19日補記2月18日之日記。吳新榮擔任嚮導帶劉枝萬等人去鹿耳門探查國賽港。 關於日記中提到的國賽港,清道光年間臺江內海淤塞,原本的鹿耳門港口也因此而失去功能,而在鹿耳門北邊沿海的沙洲被大水沖成新的天然港口,稱為國賽港(Koksikong),亦被寫作「國債港」、「郭賽港」等,是1840年代間臺南重要的出入港,臺南郊商曾為了運輸暢通曾開鑿臺南運河連接五條港與四草湖、國賽港。之後於日治時期改稱「國姓港」,但仍因天然淤積失去港口功能而沒落。據之後盧嘉興的田野調查結果顯示,國賽港大約在今日七股潟湖、三股溪、七股溪、西寮村西邊,從美國魚塭一帶到今日之國姓燈塔之間的地方總稱為「國賽港」。另關於盧嘉興的調查結果刊載於《南瀛文獻》第8卷第1期中,題曰〈曾文溪與國賽港〉。 吳新榮自1950年代起變投身臺南在地的文史調查工作之中,不僅擔任台南市文獻委員會的成員,更著手進行《臺南縣志》的編纂,因此吳新榮閒暇時會到臺南各地進行田野調查,或是擔任地陪、嚮導,如本篇日記提到他帶來自臺北的劉枝萬等人去探查國賽港。
- 【基本資訊】
- 典藏編號
CD00028_0010_01
- 日期
1962-02-19
- 主題知識架構
文史調查
- 相關人
吳新榮、盧嘉興、劉枝萬、廖漢臣、王世慶、陳仙助、曾芋
- 關鍵字
鹿耳門、國賽港、國泰塭、美國塭、曾文溪、公地尾
- 資料取得來源
吳新榮家屬
- 參考資料
溫振華,〈十七至十九世紀臺南港口的變遷〉,http://gis.rchss.sinica.edu.tw/taijiang/wp-content/uploads/2013/11/4916126043.pdf。、盧嘉興,〈曾文溪與國賽港〉,《南瀛文獻》8:1(1962年12月25日),頁1-28。
- 【其他資訊】
- 資料類型
日記
- 歷史分期
戰後
- 提供者
吳新榮家屬
- 撰寫者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權利註記】
- 圖片權利註記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 描述權利註記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