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記裡的歷史—從《吳新榮日記全集》看日治時期台灣人的鐵道旅行/王千伃
《吳新榮日記全集》出版至今已逾十年,除了學術研究上的價值外,此套書也可說是吳新榮作為一位醫生、作家、政治參與者,同時更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所寫下的寶貴記憶。這份日記記錄的年代起自1933年而終於1967年,橫跨了日治時期中段至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統治的時間,長達34年;在人生有限的時間內,日記反映的是個人自身的生活點滴,而放在漫長的歷史時間中,又可作為歷史的一種補白,與史書資料相互映照,呈現出一個時代的各種樣貌。
熱愛旅行的吳新榮,於日記中留下了不少鐵道旅行的遊記,台灣的鐵道旅行最早出現於日治時期,尤其在1920年代之後持續到1930年代最為興盛,不論是台灣本島人或日本內地人,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都很習慣搭乘火車到台灣各地遊覽。這樣的現象首先要歸因於鐵道建設的完成,1908年台灣西部縱貫鐵道完工以後,火車的迅速與便利讓去到遠方成了一件更容易的事,也就進一步帶動了觀光旅遊的發展;其次,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相當積極推動觀光旅遊,會出版旅行指南介紹景點、選定心目中的台灣八景加以推廣,向內地的日本人宣傳來台旅遊,並將之視為殖民政策的一部分。也因此,日治時期與鐵道旅行活動相關的官方資料,如:景點介紹、旅行的重點、對台灣風景的印象等,皆為日本殖民政府對殖民地台灣的凝視眼光。然而,相對於這些能見度較高、為數眾多的官方資料,我們卻難以看到來自台灣本島的人們的觀點,就算他們也高度參與了當時的鐵道旅遊活動,卻從不被重視。因此,《吳新榮日記全集》中記述的鐵道旅行經驗,可說是今日罕見的台灣人鐵道旅行記錄,從旅行者的角度,為現存的官方史料補充了一部分台灣人視角的空白。
在《吳新榮日記全集》中,最早的鐵道旅行紀錄是在1935年2月4日至6日的日記 中,當時正逢農曆新年期間,吳新榮與家人、好友們一同乘火車與巴士至後壁、嘉義、北港,去了關子嶺溫泉、北港媽祖廟等景點,除了觀光旅行外,也拜訪了當地友人。他們使用的交通工具不侷限於火車,還有巴士,其中最特別的是從嘉義到北港的一段,他們搭乘的是日糖的火車,為大日本製糖會社興建的糖業鐵道火車。糖業鐵道是製糖公司為了運送製糖的原料甘蔗所建的鐵道,初期僅有運送原料的專用線,後來才出現運輸旅客、貨物的營業線,深具當時的時代特色。糖業鐵道的營業線不同於總督府官方經營的縱貫線,有深入鄉間、連結鄉鎮往來的功能,於台灣南部平原地區密度很高,其中也有為了觀光利益而經營的路線,雖然是私人經營的鐵道,卻也為當時的鐵道旅行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不同於旅行指南提供的樣板化行程,吳新榮一行人的旅程不重於選擇景點,旅遊彈性大,平凡的小鄉鎮也會成為他們的目的地,而且在旅行途中見到的一景一物,都會連結到他們的昔日的生命經驗,會自然而然勾起對該地的記憶,產生懷想。
1940年2月,吳新榮於東台灣旅行時,在花蓮太魯閣與一原住民婦女合照。 資料來源:吳新榮家屬提供/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另一篇1940年2月8日到2月13日的日記,是吳新榮獨自到東台灣旅行的記錄 ,這趟旅行他遊了台灣一圈,先從居住地佳里南下高雄,經屏東、台東、花蓮,再於蘇澳上火車行至台北,最後從台北搭火車返家。因當時東部的鐵路系統尚未完善,部分需要走公路,這趟旅行的交通工具包含了火車及巴士、汽車。此次出遊對吳新榮來說就像一場前進後山東部的大冒險,去到了偏遠的東部地區,途中更經過了險峻的蘇花公路一段,除了旅行之外,他也有訪友。在這幾天的日記中,他對花東的風土民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多有描述,記下不少感觸,但這些旅途中的見聞中,卻從未出現如:火車便當、旅遊指南、車站紀念章……等觀光商品的描寫,由此我們也可看出當時台灣總督府大力推行的觀光文化,與吳新榮進行的旅行是脫節的,不會成為他筆下的旅行風景。
閱讀吳新榮的旅遊紀錄可知,拜訪親朋好友、參觀廟宇建築、現代化建設、感受當地文化才是他旅行的主要目的,他鮮少刻意為景色而去到景點參觀,反應出了吳新榮的旅行以人文關懷為中心、地景為次的特色,或許這與吳新榮熱愛鄉土文史的個人嗜好相關,但也不失為研究本島台灣人出遊之樂的可貴參考資料。
不同於日人看待台灣總會刻意營造南島風情、添加想像,吳新榮因為是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在旅行途中,最常感懷的是台灣這塊土地的今昔變化、各地略有殊異的文化、歷史,而且因為他的朋友散落在台灣各地,所以他的情感也會受到當地的友人影響,對地方展現愛屋及烏的感性面。吳新榮與旅遊地的關係,源於生活經驗累積出的情感連結,這一層的珍貴的旅行感受,是唯有在自身熟悉的土地中旅行,才得以見到的真實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