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那些事-【小鎮醫師吳新榮的二三事及其時代】
吳新榮在1940年11月23日記載著,對於皇民化運動中獎勵臺灣人改日本姓名的問題。姓名一事他並未特別提出反對的想法,但也沒有特別積極想申請改姓名。(《吳新榮日記》1940年11月23日)

資料來源:吳新榮家屬提供/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二、「延岡」還是「大道」?

        吳新榮對於改姓名一事並未特別提出反對的想法,但也沒有特別積極地想要去申請改姓名。但為了以防哪天會需要或被強迫改姓名,他自己則提出幾個改姓備案,如「延岡」、「大道」以及「芦川」等,並打算召集郡下有力人士開會商討。 但相比改姓,他更偏向於選擇如朝鮮的「創姓」 ,他認為:

  我想與其「改姓」,不如「創姓」來得好,因可加入個人獨創性的意志,帶有一種榮耀感。如果我們非考慮「創姓」不可的話,我們必須要求自己的傳統和新的意義才行。

        因此吳新榮翻開辭典,發現「延陵」與吳氏的淵源,並將「陵」改成「岡」。除了更有日本味以外,「延」字又與吳新榮崇敬的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延」字相同。  在吳新榮1944年3月19日的日記中提起改姓成「延岡」的三個理由:第一,「延岡」取自「延陵」;第二,「延」即為延平郡王的「延」;第三,可與日本東京的中延及岡山市相關。

        另外關於吳新榮屬意的創姓第二備案「大道」,其寓意含有「宏大的道德」、「人生的行程」之意;此外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保生大帝是將軍庄的鎮守之神、從醫、本姓吳,且吳新榮曾祖父名字中有個「大」字,又於道光年間出生……等諸多理由, 加上「大道」本身寓意良好,因此吳新榮可說是十分中意這個創姓備案。 在1941年8月4日的日記提到:「從『吳姓』與『大道』的關係來看,我以『大道』為姓氏,實踐『大道』,絕非無意義。」 以「大道」為姓不僅可以與原姓「吳」有所關聯,又能激勵吳新榮實踐其人生理想,可謂一舉兩得。

        回顧吳新榮日記內容,對於這兩個創姓備案時不時會提出一些新的見解或是其他想法,如1940年12月1日日記提到他偶然得知「延岡」是日本宮崎縣的一個地名而變得興趣缺缺。 然至1942年9月22日日記又提到他覺得「大道」似乎有些僭越,思來想去還是認為「延岡」更加文雅一些。 此外,吳新榮甚至會特地去詢問自己十分尊敬的林泮 對於這兩個備案的意見。 即便猶豫再三,吳新榮並未申請更改成日式姓名。

        雖然相對於改姓他更偏向選擇創姓的方式以表現個人獨創意志並延續傳統,但從他中意的兩個創姓備案「延岡」與「大道」的思考脈絡中亦不難看出當初台灣人在選擇日式姓名時考量的方向:多選擇與原姓相關者,如原為林姓者可能選擇「小林」、「長林」等作為新的姓式。

吳新榮在1944年3月19日日記提及改姓成「延岡」的三個理由。(《吳新榮日記》1944年3月19日)

資料來源:吳新榮家屬提供/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收藏


				

三、小結

       姓氏對於看重家族觀念的華人而言是十足重要的血緣象徵,要更改姓氏並不容易,以吳新榮而言,這段日記中的記述最能表達他的態度:

       最近的兩三次集會中,提到改姓名的問題。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但如果變成是強迫性的,我就會變得消極。但如果有好的機會,當然我會提出獨創性的名號。

       回顧日記內容,吳新榮顯然傾向於選擇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創姓」方案,更為此在日記中多次紀錄對於兩個創姓備案的選擇理由,而且均能與其原姓「吳」有所關聯。有趣的是,吳新榮甚至考慮過要以自己的名字「新榮」作為新的姓氏,甚至打算寫信詢問北海道一位名叫新榮定四郎的醫生這個姓氏的由來。 即便如此,吳新榮思慮再三後仍未申請改姓名,但從其日記中的自述內容來看,他本人對於改姓名一事已經做好準備,甚至紀錄其他家族成員可用的日式名字。 改姓名一事或多或少反應了吳新榮面對日本殖民統治與同化的態度──如他書寫日記的習慣,自1938年以後他的日記改用日文書寫,至1945年日本戰敗後才又改回中文書寫,吳新榮一方面抗拒被日本同化,但另一方面又逐漸接受被日本統治的事實, 在改姓名一事上的掙扎亦是如此──若有一天必須要改姓,希望可以使用與原姓相關的自創姓氏,在「被改變」的同時保留自我意識與傳統。